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旅行] Washington DC ─ Newseum Jan. 8, 2015


       新聞博物館內大廳有個大螢幕播著最新消息,我參觀的當天正好發生巴黎查理政治漫畫家被攻擊的事件,在這天到新聞博物館格外有意義。新聞博物館是華府少數需要付費的博物館,票價不便宜,可以用兩天,我覺得非常值得。
        什麼是新聞?新聞有個「新」在英文是New,而加了個s變成複數,就成了新消息。構成新聞的東西很多。戰爭永遠是新聞,國家民族之間發生了重大衝突,記者是除了軍隊外會奮不顧身衝向戰地現場的人。和平卻也是新聞,停戰、簽約、那些為人類奉獻獲得諾貝爾獎者,一樣會上新聞。死亡是新聞,林肯、甘迺迪、金恩博士遭到暗殺,黛安娜王妃車禍意外,死亡讓人震驚讓人惋惜。出生卻也是新聞,無論是名人添丁添女,抑或是科技進展複製桃莉羊的誕生,都是新聞。仇恨是新聞,恐怖威脅、抗議示威、叫囂謾罵,愛卻也是新聞,從名人情愛糾葛到親情友情偉大之愛都會上新聞。
        開始參觀時,我參加了個導覽,導覽在大廳開始定時有志工來為大家解說,志工會在一個小時內把博物館的重點內容帶過一遍,可以透過志工的導覽得到博物館的輪廓。展館有六層樓,內容包羅萬象,包含新聞的歷史、新聞在兩德對立其間扮演的角色、各國新聞自由比較、古老新聞展示、現代媒體角色、學生運動、911攻擊、各國新聞頭條、新聞播報體驗、FBI及普立茲獎的特展。
接下來就談談我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

        比較有趣的就是新聞播報體驗。當時直接對著跑著的字幕念,一邊必須顧及內容一邊必須顧及儀態,不斷咬螺絲,字不正腔不圓,主播真是非常專業的工作啊!



        還有一小區專門介紹學生運動扮演的重要角色。台灣在今年發生了學運,其中許多論述提到破壞法治究竟可不可以?背後有沒有政治力?美國近代歷史也有幾場重要的社會運動,其中也有不少是由學生主導,包括在過去想要突破黑白種族歧視政策,而有幾位黑人學生發起在白人只能坐的區域靜坐,導致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而成為消滅種族主義的社會運動。

        在地下室,有一區專門展出兩德對立時,新聞的重要性。當時兩德也有所謂心戰,東德會透過地下廣播收聽西德的自由思想。台灣過去也經歷國共的對立,對此應該不陌生。
        有一面牆評比了各國新聞自由度,不出所料最封閉的就是北韓,而最自由的都由北歐國家拿下。然而,新聞自由不只關乎政治開放程度。有些國家在法律上並沒有箝制言論自由,但卻有所謂的自我審查(Self-censorship)。例如義大利被標為中等,因為媒體大亨獨佔了市場。墨西哥被標為不自由,因為毒梟控制了媒體。比較有趣的是韓國,我好奇為什麼韓國會被標為中等,看了看解釋,才知道因為韓國會管制同情北韓的言論。
        新聞自由是重要的,所以我反對媒體壟斷,反對言論審查。然而,發生在法國的恐怖攻擊,令我們該反省,自由是不是霸凌的護身符?言論自由和言語霸凌的界線究竟在哪裡?我當然反對恐怖攻擊,反對暴力威脅,我認為不管受到什麼霸凌,奪人性命與傷人都是不對。然而這就代表言語霸凌是可以的嗎?我認識的人中,有人是非常激烈的言論自由擁護者,他們認為我們有絕對的言論自由。我問他,如果言論涉及歧視而傷害了他人呢?他說,留給輿論攻擊吧。這些人認為汙衊嘲笑他人種族宗教與性向者不道德,但不至於要受到懲罰,就像我今天嘲笑一個人胖,難不成我應該被送進牢裡?另一個問題是,道不道德的界線究竟在哪裡?不能汙衊宗教?那麼如果宗教斂財、欺騙也不能報導嗎?不能汙衊他人文化?那麼如果他人文化涉及歧視貶抑他人呢?
        我認識的另一群人,則是認為任何涉及歧視或傷害他人的言論都該受罰。我問他,那麼像是一些笑話,講的是人們對各國人的刻板印象,沒什麼惡意或貶抑,這樣可以嗎?他說他認為有一百萬種方法可以製造笑話,為什麼偏偏要拿這些人們無從選擇的出身背景開玩笑?他說他完全不能接受。我呢?我沒有答案,這個問題很難界定,有時我認為口無遮攔不好,有時我卻非常受不了這些衛道人士。

Freedom of speech is not a license to be stupid

        最後,我還想談談台灣的新聞。台灣雖然不在聯合國中,但我們的新聞自由仍然得到了評比,被評為自由等級。看到此,我卻高興不起來。我想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明白,台灣最大的問題不是新聞的自由程度,是新聞的品質。呼應前面說言論自由不是霸凌的護身符,我也想用我在紀念品店T-shirt上看到的一句話送給台灣的媒體和觀眾,”Freedom of speech is not a license to be stupid” (言論自由不是愚蠢的通行證)。我們需要更有深度、更有品質的新聞,觀眾和媒體都有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