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電影] 桃色交易 (1993) Indecent Proposal

愛能不能戰勝一切?金錢是不是萬能?桃色交易,描述的就是場愛與金錢的戰爭。愛使人瘋狂,使人過於自信,相信自己是那些幸運的例外。相愛的人總相信愛能克服距離、克服金錢、克服誘惑,但往往到了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過就是凡夫俗子。再偉大的愛,在金錢的壓力下、在誘惑的考驗下、在日日夜夜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繁瑣中也會被消磨殆盡。

DavidDiana原是對恩愛的夫妻。像每對夫妻一樣,他們攜手打拼奮鬥,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夢想家園。可惜金融風暴讓他們的資產一夜之間幾乎消失,而貧賤夫妻百事哀,在走投無路時,竟在賭城遇上一位億萬富翁John,而他看上了Diana,希望以一百萬元交換一夜春宵!雖然一夜春宵在情感上令人難以接受,但是也只有那麼一夜,過了一夜,他們就能完成一切夢想了!

金錢不是萬能。的確,但是愛也不是。面對金錢,相愛的DavidDiana低頭了。他們想,也許金錢可以買到一時的肉體歡愉,但買不到愛情。但是在春宵過後,在拿了一百萬之後,他們並沒有朝夢想前進。原本因為欠款被拍賣的地還是被賣了,而那夜春宵留下的疙瘩微妙的改變了夫婦倆的關係。David開始變得多疑,而Diana則愈發受傷。

另一個值得探討議題的是肉體和情感真能分開嗎?DianaJohn發生關係真是完全出於賺錢?John對她難道沒有一絲吸引力?John熱烈追求Diana,最後弄假成真。DavidDiana分手了,而Diana則來到了John的身邊。也許,肉慾和愛情本是相輔相成的。


John買到了Diana?也許,但是導演可能還是想讓結局溫馨些,因此最後三人都頓悟了。相愛的窮人打敗有錢的壞人,John發現Diana愛的始終不是他,而Diana回到了David身邊。David找到了工作,寧可不要一百萬也要換回有Diana在身邊的快樂。

愛非永恆;錢非萬能。歷經一切,相愛的王子和公主還是相愛,這樣的愛很偉大、很感人但也同時很脆弱。有錢人John還是個富翁,他用錢買了一切,包括私人直升機與遊艇,甚至差點買到了愛情。但最後,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電影] 生日快樂 (2007) Happy Birthday

如果相愛,為什麼不能相守?如果不愛,為什麼還是會痛?愛的相反不是恨,是漠不關心。但漠不關心有另一個相反,是在乎。

在相愛與不愛間,或許還是有那麼一些模糊的空間,對於那空間,小米的定義是「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而這位特別的朋友,正是小南。對於小南,小米五味雜陳,但確定的是,他很在乎。

十指滑動在黑白相間的琴鍵上,琴聲環繞在房內。黑白,是本片的基底;琴聲,是配樂。彈琴的,就是小米。專注的小米沒有發現母親悄然離去,從琴座前轉頭,只看見他的背影,和聽見那清脆的關門聲。從此,琴聲依舊動聽繞樑,但也壓抑在房裡。

青澀的歲月裡,小米和小南因為歌而結緣,小南五音不全,小米才華橫溢。生日禮物、兩支手機、兩個生日組成的手機號碼,就像一對情侶──但也只是像而已。小南太活躍,身邊總是鶯鶯燕燕;小米太壓抑,身邊除了鋼琴就是家人。沒有安全感的小米寧願選擇躲在家人的溫暖懷抱裡,對於小南,她假裝高傲、假裝不在意。

那年小南離開了香港,小南想出國、出去闖盪。又過了幾年,小米去了日本留學。但他們其實未曾離開彼此。每年的生日,他們總會互道生日快樂。初階黑白Nokia手機傳來震動如心跳,而短短幾個字,一則語音留言,小小的螢幕散發的螢光如此溫暖明亮,那怕是在地震後的深夜裡也不孤單。

這樣的互動、這樣的距離,一過就是十年。直到有一天傳來的訊息不是生日快樂,而是一句我結婚了。那一次,小米斷了懸念,徹底放聲大哭。那麼多年的等待、那麼多年的青春究竟算什麼?小小的車在香港的高樓間轉著,小米、小南終究斷了,只是藕斷卻絲連。連著他們的,就是每年一次的生日快樂。雖然每年只有一次,但卻每日想著。


結局很美、很令人意外。小南其實從頭到尾都是專情的,他騙了小米來保護她。這樣的劇情安排賺人熱淚,但太不真實。我情願小南是真的結婚了,但始終在每年默默守候著這個曾經的愛人。太多時候,相愛的兩人本不適合相守。分開後,仍能找到更適合的人。只是,曾經的情感不曾磨滅,而是被塵封在內心的角落,只在每個特別的日子開啟。至死不渝的愛轟轟烈烈,但細水長流之愛更值得珍惜。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電影] 燦爛人生 (2003) The Best of Youth

兩兄弟、一個家、四十年,義大利近代史的縮影。四十年中,義大利經歷了66年大水災,68年學生示威、爾後赤軍連恐怖攻擊、92年黑手黨大屠殺,經濟起起伏伏、官員貪污不透明。四十年的歲月裡,父母相繼過世,孩子們也從意氣風發的少年添了白髮。人有悲歡離合,像月亮,不變的是家庭互相扶持與溫暖,像北極午夜的太陽。

比起中國故事中常見的家庭素材往往描繪家族的鬥爭與醜惡,燦爛人生中的描繪的義大利家庭則是典型家庭形象──永遠的避風港。但這完全不妨礙導演將家庭中每個人的個性與際遇生動展現。哥哥尼古拉聰明又溫和,弟弟馬迪奧則驕傲正直卻衝動。那一年,還是少年的兩人決定來場壯遊,卻在弟弟解救精神病患喬琪亞後有了轉折。

喬琪亞的戲分不多,卻是劇中形象鮮明且相當關鍵的角色。她美麗純潔如天使,卻因罹患精神病並且受到虐待,幾乎不說話,大多時候都低著頭。美好的天使,讓兄弟倆著迷、憐惜,然而她卻在兄弟營救她的過程中一次意外遭到逮捕。警察帶走了喬琪亞,也帶走青春的美好與燦爛,無助的兄弟倆只能對望,而遠處是她那堅定的、澄澈的雙眼,彷彿能看透靈魂、預示命運。兩兄弟的命運就此改變。哥哥繼續壯遊,到了挪威,但喬琪亞卻令他難以忘懷,使他立志成為一位精神科醫生,解救更多病患脫離苦海。弟弟則更加憤世嫉俗,投筆從戎,成了軍警。

另一次喬琪亞出現,則是在馬迪奧自殺之後,尼古拉無意間發現弟弟的照片出現在攝影展中。原本只是想回憶馬迪奧的尼古拉將照片交給喬琪亞,卻引來喬琪亞不惜離家出走要堅定找到攝影師的要求。那雙澄澈而堅定的大眼,再度改變尼古拉的命運。他找到了攝影師美拉莉,放下了對弟弟的不捨與痛,也找到了弟弟生命的延續。

讓尼古拉心痛的除了弟弟馬迪奧還有妻子朱莉亞。馬迪奧富有文學造詣,茱莉亞則精通音律。文學與音樂帶來美卻伴隨著痛,帶著兩人走向悲劇。馬迪奧面對各種不如意,選擇離開家人與愛人在新年夜抱憾自殺。茱莉亞面對社會不公不義,她不再彈琴,她加入了激進組織成了時代的兒女,卻錯過了稚女與家人。巧的是兩人離家最後一刻,尼古拉都是送他們出門的人。他不知道嗎?他為什麼不阻止?他不止一次問過自己,難道他不是心裡有數嗎?他一向是尊重自由意志的,只是,為什麼這樣的自由如此令人心痛?精通醫學又富有同情心的尼古拉治好了喬琪亞心病,卻治不好自己的痛苦。

尼古拉的教授曾經勸他離開義大利。義大利美麗,卻沒有希望。尼古拉那年離家到了挪威,最後卻在國難時回國。無論面對國家抑或是個人的痛苦,尼古拉選擇留下、選擇溫柔、選擇耐心、選擇原諒。當然,他還有家人。家人之間的愛在本片從頭到尾流露無遺。面對死亡、面對離別、面對青少年的叛逆,無論是姊妹、兄弟、父母,他們擁抱彼此、也互相安慰。也許家庭不完整,但愛不會。失去母親的莎拉有姑姑的母愛。失去兒子與丈夫的母親最後在西西里島含飴弄孫安享晚年。失去另一伴與兄弟的尼古拉,最後與攝影師美拉莉也是姪子的母親相偕老。

片尾,莎拉有了另一伴,也將有自己的家庭。尼古拉問她:「你過的好嗎?如果你過得好,就原諒茱莉亞。」尼古拉與茱莉亞相遇的1966年水災災區已經重建,立了座紀念碑。莎拉與母親在此相逢、相擁而泣。茱莉亞頭髮花白,早已不是當年橫衝直撞的赤聯軍。那天,茱莉亞再度為莎拉彈琴,在教堂裡,像在懺悔。旋律美妙,如當年在水災救難時讓尼古拉一見鍾情的那首歌。

故事架構很簡單,敘事也順著時間軸,一切看似平淡、簡單、溫馨,卻飽含了人生的美麗、無常與哀愁。片終,馬迪奧的兒子,也是尼古拉的乾兒子帶著愛人踏上了當年尼古拉與馬迪奧未完成的旅程,遠征北極,看見了午夜的太陽。青春如此燦爛,夢想如此真實,四十年來一切都變了,卻像從未改變過。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電影] 正義辯護人 (2013) The Attorney

究竟什麼比較困難?十年寒窗換得榮華富貴抑或是放下榮華富貴選擇良心?改編自南韓前總統盧武鉉的人生故事,《正義辯護人》裡的宋佑碩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到最後放下一切成為人權律師,他的故事如傳奇,卻也如此真實。

就因為是真實故事,所以宋佑碩不是個偉人。某種程度上,他和任何凡人一樣,想成功、愛錢、也愛小確幸。幸運的,他的人生也如他所願,他考上了司法官及律師,賺了大錢,成了有房有家有事業的人生勝利組。渾身的銅臭味讓他在同行中被鄙視,卻無損他的成就。他買的海景第一排豪宅梁柱上竟刻有他當時做建築工人刻下的座右銘:永不放棄。

或許也同許多染上政治的人一般,要不是政治找上,宋佑碩大概一輩子也不想碰政治。電影中的他還曾在酒後因為嘲笑示威學生和記者同學在小麵館裡大打出手。他就是那個舊時代的成功典型,靠著自己拚搏有了事業,對於公共事務漠不關心。或許他是對的,如果成天上街抗議能夠改變時局,那他早就去了。政治歸政治,生活規生活,只是或許他也沒想過,政治就在生活裡,而且,就在他那安穩的生活裡。

失控的政府、被逮捕的學生、虛偽的新聞,原先宋佑碩是不在意的,直到他知道受害者不是在報紙上,而是在他最常光顧的麵攤裡。難道麵攤老闆娘乖巧的兒子是共匪?當他陪著老闆娘到監獄裡探視兒子時,那個傷痕累累的孩子瀕臨精神崩潰,而宋佑碩的世界也崩解了。原來,國家暴力這麼近,這麼寫實。那一幕,對於宋佑碩乃至於觀眾,都是震撼。而那天起,宋佑碩一腳踢開了他平步青雲的人生,走上了和政府對抗的不歸路。

不歸路,因為辛苦,也因為無法回頭。當良心戰勝了名利,宋佑碩無比堅決,哪怕什麼困難都遇上了。事業不再蒸蒸日上也罷了,他被打、被威脅、被騷擾,連他的孩子都收到關切電話。他不再是個「好學生」、「好國民」。他義務做了麵攤兒子的辯護人,最後更成了個暴民,變成了被告。唯一不變的是那份決心,那份讓他考上司法官與律師的決心,引領了他走上社會運動。

他遭到攻擊時西裝都髒了,正當他在廁所愁眉不展時,當年跟他打架的記者同學竟脫下西裝給他。那是個打字機的年代,也是個媒體都噤聲的年代,送出去的稿子說了真話是不可能被刊出的。一件西裝,是來自一個不願丟飯碗的記者,最懦弱也最尊敬的支持。

片子尾聲,法庭上,宋佑碩身穿囚服,而站在他身後的是幾乎全釜山的律師,他們來做辯護人。他們要為宋佑碩辯護、為真理辯護、為良心辯護、更為這個國家而辯護。

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短,社會改革的路卻迢迢。電影的篇幅絕不足以訴說一路的艱辛與挑戰,但《正義辯護人》作為盧武鉉前半生的縮影,讓觀眾看到的不再是那個帥哥美女與浪漫韓劇的韓國,而是那個從威權走向民主、脫胎換骨的韓國。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電影] 倒帶人生(2009) Mr. Nobody

如果,如果,如果當時。如果當時我做了不同抉擇,今天的我會有什麼不同?Nemo現實裡是個接近120歲的老人,也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自然人。當他回顧起自己的一生,竟不是一個順暢的故事,而是像電玩般,按了不同的鍵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局。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所面對的抉擇就越多、越重要、越困難。如果我當時出國,如果我當時結婚,如果我當時選擇那份工作……。平行時空裡,我還是我,卻也不是我了。You are nobody.

Nemo在九歲時遇見了人生第一個大抉擇。父母離異,母親在車站準備上車遠走他鄉,父親則要留下。紅色的鍵是媽媽,跳上火車的Nemo在跟媽媽的未來裡,會與熱情的Anna相識相戀,進而發展出各種不同可能的人生。藍黃色的鍵是爸爸,留在爸爸身邊的Nemo會與Elise或Jean在一起,進而走向結局。

電影的敘事是交錯的,有人統計有十條故事線以上,加上兩三個幻境與現在、過去穿插,複雜程度有如火車鐵軌。而人生的選擇就是跳上哪班火車,只是你不知道終點站是不是幸福。當你知道時,卻也已是事過境遷垂垂老矣。到了那時,你知道哪個抉擇最好,卻也太遲。

電影裡不斷地出現游泳及溺水的場景。Nemo從小不會游泳,卻在池畔遇見愛人Anna進而發展戀情。他幻想自己能住豪宅有泳池,也在和Jean結婚的人生中實現,但多數時候現實的苦難卻令人窒息如溺水,Nemo在其中一個支線中開車掉入水中而死,也在另一個支線中從浴缸中嗆水而出遭黑道擊斃。水中的Nemo,又清澈、又模糊,就如同記憶。

截至目前的科技認識,時間始終只朝一個方向前行。面對人生抉擇,我們時常如下棋者只能「強制被動」的決定。我們看似能靠著抉擇掌握自己人生,而事實上連投胎前沒有被天使奪去預知能力的Nemo也被人生的機緣與際遇深深牽絆。在Nemo千千萬萬個排列組合的人生裡,唯一不變的是人生必須面對的生老病死。所以,抉擇真的如此生死交關嗎?抑或只是殊途同歸?故事中大多數的知縣截然不同,卻也有走向相同結局者。Nemo就這樣愛了好幾回也痛了好幾回更死了好幾回。

到底該怎麼面對抉擇?看破紅塵的Nemo似乎給了我們答案。再一次站在那個月台的Nemo選擇離開月台奔向海邊的Anna,與她相戀。擇你所愛,即便之後會有遺憾,至少不會後悔。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電影] 曼哈頓戀習曲 唱出失意人之歌 (2013) Begin Again

"No one comes to New York and just leave... unless something terrible happens..."
大蘋果,多少追夢人在此美夢成真,卻又有多少人在此夢碎?以紐約為背景的《曼哈頓戀習曲》透過音樂,牽起了兩個紐約失意人的命運。

Dan,曾經的唱片公司高層,如今失業失婚甚至要失去女兒。Greta,才華洋溢的創作歌手,經歷男友劈腿準備黯然離開。Who are we? Just a speck of dust within the galaxy. 一曲傷心變調的〈Lost Stars〉掩蓋不住Greta天生純淨輕柔的嗓音,令原本只想藉酒澆愁聽音樂的Dan深深著迷,而因音樂結識的兩人也開始了他們瘋狂的計畫──在紐約街頭錄製唱片。

華麗的高樓、街邊的塗鴉是布景,喧囂的城市是背景音樂,幾個幫忙的朋友、幾個亂入的路人甲乙丙,Greta就這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開唱,而Dan就是最佳導演。在錄製的過程中,兩人從互相取暖漸漸發展成互相欣賞和依賴。一個能接兩副耳機的轉接頭讓兩個人能分享同一首歌的感動。「我能從一個人的歌單看出一個人!」對音樂人來說,歌曲是會說話的。敏感的Greta,從一首歌聽出男友不忠,自然也能從歌單中看透人的心思。大城市的夜色總是迷人,在河畔,遠處豪宅的燈火、橋上名車的車燈化為城市裡的點點繁星。每顆星的背後都是個努力追夢的故事,一眼望去,星河浩瀚。在寬廣的宇宙星河中,我們渺如塵埃,就像失落的星星,散發曖曖微光。人生幾何?Dan和Greta,兩個曾經失意的人,在紐約夜色裡分享著彼此的歌單、映照彼此的人生。

這部片的英文名是〈Begin Again〉,因為在錄製唱片的過程中,Dan漸漸地找回了家庭、女兒,而Greta則是漸漸找回了對音樂的熱情與愛。命運的結合沒有讓兩人在一起,一直到片尾,瀰漫整個場景的只有淡淡的情愫、點到為止的情感。畢竟片名說的是重新開始,兩個人在落魄時互相扶持,並沒有要在結局時遠走高飛。那副耳機轉接頭最後回到了Dan和妻子的手中,而Greta前男友Dave也捎來了訊息。

Greta該回到Dave身邊嗎?多年來堅持音樂本質的Greta該如何面對爆紅又譁眾取寵Dave?尾聲,Dave再度在演唱會唱起兩人的創作回憶〈Lost Stars〉,在數萬名觀眾裡千百度尋找Greta的身影,只是在燈火闌珊處的Greta此時此刻已經脫胎換骨。面對被改編成主流的音樂、面對逝去的情感,她流淚、她釋懷、她轉身。終究,她不是個主流的音樂人,不適合當那顆最閃耀的星星,但Greta卻也不再迷惘。她放棄了發行唱片的好機會,也放下了過去人生的酸甜苦辣。那一天,她在電腦上按了上傳,用一元將歌曲分享出去。那一刻,人生重新開始。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電影] 向政府說不 (2012) NO

René是一位安逸的小資族──有車有房有小孩還有份不錯的廣告公司工作。若不是反對派找上他拍宣傳廣告,他大概也都忘了自己的父親也是遭獨裁者 Pinochet 迫害過的。1988年,在國際壓力下,已經統治十五年的智利獨裁者Pinochet開放人民公投,讓人民用Yes or No決定他是否能夠續任。

獨裁統治十五年?無數人遭迫害?這樣的人還要繼續當總統?還有人要投Yes?在民主國家難以理解的狀況,卻是正值民主轉型國家的常態。Pinochet 並非對智利完全沒有貢獻。可以把他想像成智利的蔣氏家族,他的確建設了智利,讓智利走向現代化。然而他在政治上也像任何獨裁者般剷除異己、迫害異議份子,許多人就這樣被毆打、被監禁、被失蹤、被自殺。反對派大多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他們悲情,卻也被貼上各種汙名化的標籤。

在公投前夕,正反雙方每天在電視上各有15分鐘的時間宣傳自己的意見。反對派深深明白這場公投對他們不利。贊成派有執政優勢不說,普羅大眾大多抱持著只要有飯吃他們才不管現在是清朝還是明朝的心態。每天十五分鐘真的能扭轉敗勢嗎?反對派失敗主義瀰漫,極端派領航,他們說就算不能贏,也要讓世人看見悲情。只是,麻木的人民真的會被悲情與犧牲感動嗎?一位贊成派的大嬸悠悠的說,他不是不關心那些被迫害者,只是他現在兒女課業事業有成,自己經濟情況也不差,他對政府沒有什麼怨言。若投了反對,誰知道下一任政府會作什麼?會不會回到過去的共產主義那種三餐不繼的日子?

經濟牌不只在台灣,在世界各國都是這麼的賣座。"A Winning Country",贊成派的口號,配上智利走向現代化的照片、萬人擁戴的總統、愛國的小孩,各種剪輯讓十五分鐘的宣傳搶足鋒頭。要幫反對派拍片的René,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他認為要贏絕對不能靠販賣悲情。因為悲情只會提醒人們恐懼,而人們要的是幸福。

只是René那主題為幸福的片子卻引來反對派黨內大老的不滿。幸福?別鬧了,我的父親被殺害,我的哥哥被失蹤。除了面對黨內大老,René還得面對外人的冷眼和對手的奧步。René的老闆是標準的保守派,為人不錯卻始終看衰René。至於對手,該出的奧步都出了。René以及他的家人走在路上開始被尾隨、收到莫名威脅、連送出去的錄影帶都被審查。

或許是時機也是命運,在這樣各種不利的條件下,René的廣告居然受到大家的歡迎,開始讓對手備感威脅。對手越是緊張,René被盯得越緊。然而越被打壓,René在廣告界所累積出來的創意就越爆發。René從行銷幸福到最後甚至連幽默感都用上了,而對手卻只會抄襲。漸漸地,反對派聲勢大漲,而贊成派最後無計可施居然在反對派的造勢上派警察打人!

幸好,這樣的打壓激怒的智利人,而最後在開票的過程中雖然有停電的插曲,反對派依舊大獲全勝。歡騰,是那一晚反對派的主軸。而René在人群中,只是默默走著。他沒有跟著狂歡,只是在選後回歸生活。是阿,所有激情過後,艱苦的還是艱苦,現實還是現實。只是,智利真的改變了。強人下台,民主與自由將乘載這個新國度前進。

選舉,究竟是不是人們自由意志的實現?如果是,為什麼光靠廣告就能操作選民的意識?先賢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民主究竟是否值得珍惜?如果是,那麼為什麼普羅大眾看到他們所受的磨難連走出去投票都不肯?為什麼,大家還是喜歡那些標榜小確幸的廣告?麵包與自由,究竟孰輕孰重?選舉勝利,能解決問題嗎?向政府說不,真的有用嗎?

看看智利,想想選後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