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隨筆] 灣區女子圖鑑


該怎麼總結我的2022呢?大約像是前一天報名參加了離島中的離島日落騎馬tour,原以為是有人牽著馬帶我們去海邊背著日落拍美照,殊不知其實是自己騎著馬跋山涉水追日落。我這個連車都開不好的人就算生在古代大概也只能坐馬車,要我控制隨時想走就走想停就停還會偷偷吃草的馬可想而知會是什麼光景了。同行的旅伴說我們騎馬涉水很像花木蘭的片段,而我們大約就像在拍戲吧。唉,如果可以選擇,誰想要人生如戲?誰不想要平凡溫馨的生活?其實我覺得這麼dramatic 的一切更適合形容我的2022——我的演出就是一部灣區女子圖鑑。

在大城市闖蕩的女子,遭遇了工作與生活的重重挑戰,今年五月,放了一週的假去了趟迪士尼,發現迪士尼變得非常政治正確。小時候那些經典的公主故事成了過時的枷鎖,新時代的公主要自己去找王子還要順便救他於水火之中,新時代的公主更被期許要領導自己的王國而且國難當頭時也要順便救國。多像是我們的處境。既要順應社會的框框,又要掙脫枷鎖。既要有傳統的美德,又要跟上時代潮流。

可近一年來我常想,溫良恭儉讓等著白馬王子拯救是枷鎖,但齊家治國拿大女主劇本又何嘗不是一頂沈重的皇冠?

為了那頂皇冠,我們總是準時、總是衝KPI、總是做決定、總是共情他人、總是認真負責,總是要求自己八面玲瓏又腳踏實地。遇上了事情,多年的科學教育與商業經驗告訴我們第一時間摒棄自己的直覺,理性分析,看big picture、找root cause。凡事不能帶情緒,要講求證據,看到的東西可能只是虛像,看不到的東西不代表沒有。可我們都忘了,一個好的分析結果,需要充足的資訊,然而現實的人生中,往往都是資訊不足的。人心、政治、關係,這些穿插在女子圖鑑中、複雜度堪比量子物理的因素深深影響著我們的世界,也影響著所有我們接收到的資訊。於是最後我才發現,在很多大事上能幫助我做出正確判斷的,不是什麼高等教育或工作經驗學到的分析技巧,而是我的直覺。


開始練瑜珈之後學到,瑜珈有個重要的課題,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正視自己的需求。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直覺。

感受到的都是真的,而感受不到的就是不存在。感受到喜悅就是真的喜悅,感到burn out就是真的burn out,感受不到尊重與在意就是真的沒有。

2022年,我開始學習適時放下那頂撐不起的皇冠,正視自己的需求。正視自己按下鬧鐘的需求、正視自己隨心所欲毫無所圖的需求、正視自己在精神上節能減碳的需求。

在2022的最後一天,我願所有人都能有底氣相信自己的直覺、尊重自己的感受、正視自己的需求。哪怕那個需求是躺平,我們也該有底氣能夠掛上「請勿打擾」的牌子。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活成那真正熱烈而自由女子。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讀冊] 《觀鶴筆記/東廠觀察筆記》 她與燈 心得

能把悲劇主角寫得好的故事很多,那種滿門抄斬的、血海深仇的、大時代悲歡離合的、愛而不得的、貧病交加的、窮困潦倒的,哪一個不是賺人熱淚,可要把一個悲劇主角寫的壓抑、含蓄、內斂、不濫情卻又無比讓人心疼,很難。能把戰爭、武打這種動態的情節寫得好的故事很多,畢竟動態本身就有戲劇張力,但能把這種文心與讀書人的風骨寫成好故事,就很難,畢竟禮教本來就八股無趣。但觀鶴筆記做到了。

鄧瑛,這樣一個埋藏於歷史洪流當中,聲名狼藉的宦官,不管在身前身後,都是一句罪有應得的評價。而綜觀整個故事,用一句話形容鄧瑛的處境,就是裡外不是人。是阿,已是宦官的身子,卻妄想著讀書人的風骨。熟悉現代政黨政治的我們的眼光,這就叫做X皮Y股,夾在兩黨之間,而這樣的人在兩黨廝殺起來的時候會是什麼光景,大家看新聞就知道了。就連在21世紀都不好受了,更何況是600多年前封建時代的大明朝。

故事的背景是大明,作者實在寫得太過寫實,讓我這個對明史不慎熟悉的人甚至都以為這些角色真有其人(至少是原型人物)。或許這與女主角楊婉設定為穿越回到過去的歷史女博士有關。起初,楊婉是多少帶著點現代人的優越感,像是動物學家看動物那般,興奮的對著這個她畢生研究心血的古人,發現新大陸般的「觀察」。史料再多,畢竟事隔多年幾經朝代更迭,古代沒有照片沒有攝影機,一切不過史官幾筆,形塑所謂的身後名。可楊婉,做為一個研究者,帶著那種讀博的執著,用十年青春,幾篇微不足道的稗官野史旁徵博引,力抗整個學術圈的定見。

可很快的,楊婉的新鮮感就被時代的沉重所取代。其中一個轉折點就是她因為宮廷鬥爭而身陷詔獄時,受到嚴刑拷打。哪怕作為歷史博士,楊婉對古代刑罰並不陌生,可那僅限於紙上。當鞭子紮實的打在身上的時候,那種被剝奪人權的羞辱感,讓她與這具借來的身體以及這個封建時代共鳴。然後就是與鄧瑛的共鳴。研究鄧瑛十年為之寫傳記,楊婉是了解鄧瑛的,可那僅限於客觀的了解。一直到穿越回到大明,與鄧瑛朝夕相處之後,鄧瑛才走出了紙張文獻,走入了楊婉的世界,也走入了她的心。作為研究者,這是夢寐以求的事。那些百思不得解的亡佚史料出現在了眼前,她像記者那般可以問鄧瑛所有的問題,就像是小學暑假作業讓你找古今中外的一個名人訪問一樣。可偏偏,這不是訪問稿也不是小學作業。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悲劇的一生。

鄧瑛是罪臣之後,受腐刑,餘生只能以宦官的身分苟活於世,他沒有用讀書人的氣節寧死不屈只因還有未竟之事。無父無後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恩師厭棄、摯友遠離。在宦官權勢滔天的大明,做宦官雖然為士大夫不齒,可若有點才能要養尊處優也不是難事,可鄧瑛不願。他看見身在政治漩渦的恩師同窗受到迫害,他選擇用宦官的身分臥底,擔下所有罵名,以全他內心認同的志業。內閣不同情他,宦官集團更是恨他。活著的每一天都受盡屈辱,可他偏要勉強。他在所有人面前包括楊婉都卑微入塵埃,可因內心那股浩然正氣使然,縱使滿身枷鎖他亦然無悔,堪稱名士無雙。

作者的文筆非常好,特別是對話的安排巧妙、自然,雖然是穿越的女主角用現代的思維,卻與古代的場景融合毫無違和。小細節處更是用心,我最喜歡的就是當鄧瑛的摯友楊倫從看不起他到漸漸諒解他的處境的過程中,他們互相的稱呼從「大人」此類的職稱到喊彼此的字。那種瞬間拉近的親切感在很多關鍵的對話中對於劇情的推進舉足輕重。而最後鄧瑛無意間在小皇帝面前自稱「臣」也是一個雖然微小卻非常厲害的安排,讓讀者在潛意識裡也隨著鄧瑛的心境轉換,無論外在看來如何,他的內心已從一個奴顏婢膝的罪人成了能夠開啟盛世的肱骨大臣。一樣透過對話,鄧瑛的形象無比立體展現在讀者眼前,他壓抑、他謙卑、他永遠溫和永遠順從,可他那看似毫無個性的外皮之下卻有剛毅決絕的內心,推使著他最後走向千刀萬剮的結局。

小說的最後,作者給了一個堪稱圓滿的結局,也是一個女主角用畢生所學後世上帝視角介入後強行扭轉的結局。可對於鄧瑛而言,那真的是圓滿嗎?他的一生在受刑的那刻就已殘缺,他註定無法成為後繼者的先輩,連含冤留下絕命詞為後世稱頌都沒辦法。從那一刻起,他就是閹黨、就是奴婢,他知道自己不會有好下場。他不怕死,可因為楊婉,他有那麼一些開始貪生。如果他是乘載世間罪孽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祭品,楊婉就是那個渡他的菩薩。她曾是他的身後名,如今她依然握筆如執劍,要為那個開不了口的人發聲。以文心發願,終生不渝。鄧瑛如是,楊婉亦如是。大明如是,現代亦如是。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讀冊] 《吉時已到》 非10 心得

難得又能找到非穿越非重生古代權謀好文。最喜歡的是這個故事的布局,一開始追殺的場景引人入勝,但難免會隱隱覺得流於一般復仇文的俗套。隨著劇情進展,尋找線索、隱藏身分等等常見的套路也不斷加深這樣的猜測。可是到了故事的中後段,原本以為的壞人在抽絲剝繭之後似乎不像是兇手,而到了最後兇手現形讓人大感意外,卻又在邏輯上幾無破綻。

男女主角相逢於幼時的一場追殺,爾後分道揚鑣。兩人各自成長,在各自的領域中站穩腳步,卻從未放棄尋找當年真相。前半段的故事描述兩人在追查的過程中重逢,女主角成了京城中的畫師,男主角改名換姓成了手握大權的節度使。在朝夕相處中,兩人認出了彼此,並決定攜手面對困難。雖然兩人命運多舛,但作者的筆調卻讓故事的氛圍卻偏向輕鬆有趣,每個配角的安排也不馬虎,穿插描述讓故事無比鮮活。

要說缺點就是作者在一些敘事上有些說教。感受得出作者對於古代女性受到的打壓非常不平,因此似乎想透過故事中自立自強的女主角們打破這樣的印象。雖然這樣的安排別具意義,但好的故事應該光是透過故事內容本身,例如女主角的種種行為,就能讓讀者意會出作者的本意,而非用直白敘事或融入對話的方式,讓讀者看教科書般的理解。另一個缺點就是對於情感(包括但不限於男女情感),作者的敘事節奏太快了一些,讓讀者的情緒難以沉浸到那個狀態中。其實這種有深仇大恨的故事情節,在表明心跡、故人相逢或是見到仇人的時候特別適合放慢筆調去描寫,讓人跟著心緒起伏,可是作者往往透過對話把這樣的情景帶過,有些可惜。

除此之外,幕後主使與眾多角色之間鬥智鬥勇,毫無冷場,是個超級精彩的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