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能夠讀到如此優雅的後宮故事。雖然是架空,但背景設定在明末清初,男主角原型應該是雍正皇帝,而女主角則是一位漢臣之女──王疏月。漢臣王授文在一片剃髮留辮的政治風暴中選擇了做亡國之後的順民,快速的服膺了新的統治者,而在滿人皇帝重用漢人治國典章的背景下,獲得了賞識與重用。這是個很有趣的人物設定,不同於常見的文學作品中歌頌的殉國烈士或復國遺族,王授文與王疏月等王家人可說非常識時務,認清現實之後很快就適應了新主,往難聽點說,就是並沒有什麼忠貞氣節。可卻讓人討厭不起來。因為從描述中看到的,只是王授文做為一個讀書人,想要實踐自己齊家治國的理想,也是王疏月做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女人,想要有一個安穩餘生的寄託。他們沒有做任何背主求榮的事。相反的,王授文在滿人為尊又波雲詭譎的朝堂裡時刻戰戰兢兢,王疏月在後宮也是安分守己,從不做任何逾越之事。
他們都是明哲保身的聰明人。因著如此,王疏月同王授文一樣,能夠細微的體察主子皇帝埋在內心深處的悲喜。而因為也從來就沒有非分之想(爭奪大位),王疏月一心一意的善待身邊所有人,上至皇帝,下至宮女太監,甚至是欺侮她的其他妃嬪。也許就是因為她的通透,在政治泥濘裡耗了大半輩子的皇帝、為奪大位不惜骨肉相殘滿手是血的皇帝、與父母疏離與妻子相敬如賓的皇帝、坐在龍椅卻孤家寡人的皇帝,在王疏月身邊找到了家的溫暖。王疏月改變了他,讓他成了更為柔軟的人,也讓他的下一代不再複製他的悲劇。
當然王疏月的受寵也招來不少紅眼與禍患,劇情的高潮迭起也都幾乎起因於此。可不同於一般宮鬥的爾虞我詐,王疏月憑藉的是她的不爭、她的信念,是她柔軟的身段下的一身傲骨堅持。她充分實踐了 "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的高度。最終,雖然以漢人身分她始終無法坐到那個國母的高位,可那些庸俗的身分也不是她所想要的。她陪伴了愛她的皇帝走了一段充實的歲月,即使身居深宮中,也過了有滋有味的一生。
相關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