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讀冊] 《鶴唳華亭》 雪滿梁園 心得

極度考究極度旁徵博引的文筆,很難找到比作者更優秀的。整個故事每個章節都有出處,對話文白夾雜,有時到了沒有google會不懂的程度。看的時候是吃力的,卻也是讚嘆的,讚嘆作者的用心,值得我們好好細細品味。

故事主線其實並不複雜,甚至也不新穎,講的是一個不受皇帝待見的太子,遇上兄弟爭權,而女主角則是這場權力鬥爭中對手安插的女間諜。皇子爭權的故事歷朝歷代都有,女間諜與男高官的相愛相殺到現代都還在上演,因此必須說,這樣一個故事要讓人覺得精彩,角色的設定、互動都很重要,而轉折的推展則相當考驗作者的敘事能力。

男主角貴為太子,然從開頭就能感受到揮之不去的悲情。他的個性乖戾,源自於從小親情的匱乏,而這樣的匱乏,卻源自於他本身的身世就是個政治的犧牲品。我感受到作者想把他盡力型塑成一個悲劇英雄──他相貌堂堂、寫一手好字、聰明博學,卻因為上一代的錯誤踏上了不歸路。作為讀者,我能同感他的傷懷,甚至有些同情他,但我始終覺得他沒有自己想的這麼悲情。

持平而論,作為天家的孩子,他的身世就算不是幸運的100分,至少也有70分。雖然因為父母恩怨導致他不受皇帝待見,他卻有強大外戚的支持,給了他厚實的根基。甚者,他還佔據「正統」、「嫡子」的位置,使得那些挑戰者師出無名。比起有些非嫡非長、母妃地位低下、皇帝可能根本沒看過幾眼的皇子,他算是贏在起跑點了。再看看他的兩大對手齊王與趙王,雖說他們有暫時受皇帝寵愛的母后維護,可字裡行間也能看出皇帝這人最愛的就是自己和權力,皇后在沒有外戚支援下,其實作用有限。稍長的齊王容易得意忘形,才能也不是特別出眾,而趙王雖然能屈能伸又擅長布局,可做為連母后也不特別重視的小兒子,他其實沒有什麼籌碼。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後來的鬥爭中,太子仍然扳倒了兩個兄弟。

太子終其一生只讓人看見他糾結、痛苦、不是過度壓抑就是過度情緒化的一面。他的情緒化展現在他攪亂了齊王母子的最後會面,還有好幾次與皇帝的意氣用事讓站在他這邊的公公也看傻眼。在我看來,他的失敗不是因為最後所說的「宋襄之仁」──那只是直接的近因,整體而言,他本身的個性就難擔大任。他一直都沒有一個王者該有的氣度。

男主角個性是立體的,作者描述得非常細緻,細緻到讀者能感受到他每分每秒的痛苦,和鋪天蓋地的悲情。那些痛苦與悲情不是呈現在濺血與哭泣,而是透過了從天氣到景色、從景色到擺設、從擺設在到人的衣裝、再到人手心的溫度,四面八方、無孔不入得仔細描繪,像是罩上濾鏡,既直白又隱晦。

這樣的隱晦在意境上是美的,但在劇情的推展上卻常常造成困擾。在重要轉折的時候,作者好幾度用寥寥數字的古文,情節整個大反轉。原以為自己是不是程度太差miss了什麼,後來看了網友的留言,發現沒看懂的不在少數,甚至認為自己看懂的闡釋也並不完全正確,還須等待作者親自解惑。

其實故事本身邏輯是非常嚴謹縝密的,如果能夠精確的琢磨每句話的微言大義,是可以看得出脈絡。記得有次去參觀藝文展覽,導覽的大師說,真正好的藝術品,都是在欣賞完之後讓你再三回味而有新的感觸──無論畫作、電影、小說都是。我自己大致是同意這句話,可我總覺得,如要進到回味再三的境界,必須在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有深刻感受。《鶴唳華亭》如果能夠字斟句酌自是很唯美精緻的,一花一木皆是伏筆、一亭一樓都或有深意。可站在單純欣賞故事的角度,卻容易讓人無法進入狀況,以致後來情節急轉直下時,也不那麼刻骨銘心。故事裡男女主角的愛情,大致就是如此。

婢為夫人
我反倒覺得整個故事最觸動我的,是太子和趙王的鬥爭。趙王做為第五子,皇位繼承希望渺茫,但當個閒散富貴王爺卻是夠的。可他偏偏不肯、偏偏要爭。要爭,除了要異常聰慧的洞察八方、暗暗布局,更要能忍人所不能忍。我印象最深的場景,是他母后準備了她以為兒子愛吃的魚給趙王,殊不知這魚只有大兒子齊王愛吃,趙王吃了其實會渾身發癢過敏。趙王私下和自己的心腹說,太子善於忍痛,他卻善於忍癢。而事實上,癢比痛更難忍。

當然最後因為天時地利不合,趙王敗北。他模仿太子筆跡在父皇面前曝光,被太子狠狠羞辱,說他只學其形沒學到精髓,是婢學夫人。從這段到最後兄弟永別時的對話都字字機鋒,非常精彩。

我一直是非常喜歡正劇類故事,也敬佩作者不用各種仙幻奇想(如穿越、重生等)來增添故事可看性,而是紮紮實實用了典故、考證了時代,寫出了一個完整而寫實的故事。可畢竟小說不是論文,如果能夠在敘事上更加平易近人、在伏筆與背景交代上更加完善,特別是把趙王的精采情節善用在其他人物上,故事應該能更讓人動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