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角蘇晉(時雨)是開國功臣謝相之後,胸懷壯志又有錦繡才情,女扮男裝入朝為官。
其實,看完故事之後就發覺,當真有錦繡才情的,是作者自己。故事的背景很複雜,光是人物就有十來個皇子加上文武百官,更別說祖輩開國功臣,人際網絡錯綜綿密可見一斑。劇情又是生硬的朝中政事,從官階、案件、律令配上各方人馬的爾虞我詐,慢慢帶出背後奪嫡的腥風血雨。作者考據用心、鋪陳流暢、環環相扣,人物描繪別出心裁,就連最無關緊要的配角都沒有浪費一絲篇幅。人物之間的對話更是字字珠璣,連最無傷大雅的玩笑都沒有一句廢話。劇本沒有穿越,卻橫跨了數十載廟堂風雨,歷經三代帝王更迭,故事敘述今昔交錯,有時讀來像是幾位主角的回憶錄,有時卻又更像是夜深人靜時作者面對浩瀚青史伏案低語自嘆。每段劇情都有伏筆,讓人感到山雨欲來卻猜不透結果;每段轉折都唯美如電影轉場,讓人不知不覺陷入深宮鬥爭的漩渦之中而無可自拔。有人說2019年還沒過完,就已經認定這是今年度看過的最佳作品,我完全同意。
故事是架空,但是只要稍稍接觸過歷史就能發現作者不但套用明制,更是用整個故事隱喻了明太祖開國至靖難之變後明成祖繼位的一段歷史,將其中的彎彎繞繞娓娓道來,加以改編之後發揮得淋漓盡致。故事開頭的帝王景元帝暗喻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開國後兔死狗烹殺戮功臣,女主角蘇晉的祖父謝相即使早早退隱避禍,卻枉遭牽連,以致蘇晉幼時便家破人亡,從此改姓埋名入仕。蘇晉敏而好學,卻一路坎坷。無怪乎老御史說,蘇時雨這一世太難太難了。只是,朝堂鬥爭波濤洶湧,哪怕是權傾天下的尚書首輔、哪怕是皇子,亦只是浮萍之身,誰不難呢?
一以貫之,稟初衷雖一身枷鎖亦不改其志如老御史、晏子言很難,但是克己復禮,守然諾又兼顧大局以實踐濟世之志如柳朝明更難。作者對每個人物都能以嫻熟的筆調,以景傳情、以物寓人。對柳朝明,作者從眼神下筆,形容他眼眸如墨如井如雪如霧如黑曜如冷玉,配上過往柳家近乎無人道的家訓,將其幾近刻薄律己、狠心待人的鐵面無情都察院御史形象描繪的栩栩如生。另一位男主角朱南羨則又是一番風景。他的眸子淬了星光、帶著湖光山色、透著灼灼火光,彷彿能燒出朗朗乾坤。朱南羨是排行十三的嫡皇子,自小尚武,即使從小長在深宮,卻前有皇兄為他操持,上有父皇母后萬般寵愛。也因此,他少有城府、待人寬厚,即使看透宮中鬥爭的醜惡,卻打從心底厭惡,當了二十多年的逃兵。可惜軍令如山、造化弄人,該是他的責任,終究只能他來扛。昭覺寺一變,東宮家破人亡,朱南羨一夕看盡人情冷暖。爭大位的人就不該兒女情長,可偏偏他終究還是太仁善。生於榮耀,卻墜入凡塵,朱南羨的一生難道不艱難?算無遺策,而至手足相殘而登九五如明成祖、唐太宗很難,但是赤誠一生,寧捨江山而不負人如朱南羨更難。我非常喜歡作者在好幾次朱南羨死裡逃生的關鍵安排的都是他素昧平生卻因為他曾經一念之善而幫助的人。柳朝明曾直接說朱南羨蠢,他太仁善、太單純,以至於最後害慘了自己。但卻也是他的善,讓他最後走向的不是他大皇兄與七皇兄那樣的結局。在他逃離東宮的時候,一位侍衛因為他曾經寬厚為他頂罪而以生命掩護他逃難,而最後他被迫回京差點被朱昱深逼死卻是因為他曾對文遠侯有恩,而饒了他一命。更別提他就是那樣赤誠待人,以至於就算落難,蘇時雨與沈青樾仍然為他奔走不休,西北還有左謙等將領對他忠心耿耿。他後半生若能茍得一絲幸福,都是他還是高高在上的十三殿下時為自己積下的功德、買下的人心。
兩位男主角都對蘇時雨有情。有人說蘇時雨的女扮男裝很彆扭,彷彿是硬要在這個充滿殺伐之氣的故事中橫插一個女主角,硬要鋪展出一些兒女私情。乍看之下好像如此,但細細讀來就會發現,蘇時雨女兒身其實是一個天大的把柄,是她政敵用以清算他的工具,亦是她的保護色—兩度逃難她都以女兒身出現。最終功敗垂成,更是因為文遠侯透過她手中「柳昀之妻」的玉玦,讓她毫不設防的踏入險境,在在顯示出女兒身對於劇情的推展功不可沒。蘇時雨女扮男裝入仕,在禮教森嚴的古代罪無可赦,所有的情感都是禁忌之愛。但即使放到男女平權的現代,蘇時雨與兩位男主角之情就等同於監察委員同時和監察院長跟總統有曖昧情愫,想想就覺得荒唐無比。朱南羨對蘇時雨可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非常喜歡作者善用「信物」描摹人情:朱南羨送給蘇時雨的信物是御賜九龍匕首、故皇后的扶桑花紅嫁衣、還有熬過凜冽寒冬的阿福小鳥。紅嫁衣象徵他熱情如烈火、明媚如驕陽,為她可以奪江山,亦可以捨江山。他對所有的禮教、律法、禁忌都視而不見—他愛得光明正大,他要的是成親、是明媒正娶,甚至一直到最後落難在旅店中私許終身,他都感嘆自己沒能給她一個名分。而御賜匕首象徵他出身高貴、英姿煥發,武藝精湛拯救女主角於水火無數次。阿福,這樣一隻會喚「十三殿下」的可愛小鳥,則象徵他有那麼點任性、那麼點少根筋的赤子之心。他是大隨嫡皇子,卻更像是童話故事裡的王子,純粹美好到有點夢幻,與整個故事寫實的基調格格不入,一如他的赤誠仁善在深宮險惡裡如此格格不入。這樣的格格不入,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用童話般的無瑕浪漫、用「歷經萬難,他們最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為這個晦澀而沈重的故事,添上一筆斑斕的色彩。從感情結局來說,朱南羨是第一男主角當之無愧。
蘇時雨曾說,她與朱南羨是夫妻、是患難之交、是知己,但我覺得她這句話錯了。朱南羨對她情根深種,生可以死、死可以生,但憑他豪邁不羈的性情,對於蘇時雨這樣自小舞文弄墨又飽讀詩書的文臣,恐怕了解有限。蘇時雨說話引經據典,朱南羨則經常不知道出處與深意。朱南羨知道蘇時雨當御史如魚得水,但我想他對於蘇時雨做御史「暗夜行舟,只向明月」的心情只是懵懵懂懂。就連發現她是女兒身之後,他未曾想要探究她的背景、為何入仕,而意外得知她是謝相之後,只問過她是不是想要為其祖父平反,從未想過讀書人的凌雲壯志。其實,問那麼多幹麻?作為情人,愛她、保護她,另她能愛其所愛足矣。朱南羨是情人、是丈夫,卻不是知己。
蘇時雨的知己,其實是柳朝明。兩人就因為相知相惜過,互相傷害也最深。如果朱南羨是童話故事裡的王子,那麼柳朝明就是真實世界裡的朝中重臣、蘇時雨的頂頭上司、官場前輩,更是通篇朝堂浴血鬥爭中的靈魂人物。他與蘇時雨的信物都是玉:他們都是清冷、高傲又自恃的御史。蘇時雨的玉,刻了一個「雨」字,送給了朱南羨。柳朝明則有一對玉玦,一個給了四皇子朱昱深,最後助他謀得大位,另一個則透過父親落到了蘇時雨手中。恪守禮教如柳朝明,面對禁忌之愛,他企圖平衡兩枚玉玦,一邊是國家大業、濟世之志,另一邊則是暗暗萌芽的情感,從不解、無措、掙扎到放下。自始至終,他都無法光明正大如朱南羨那般愛蘇時雨,甚至連他自己都不太清楚是否真的愛她。作者寫得非常隱晦,明面上柳朝明是受老御史所托,護蘇時雨一生,但實際上卻又經常有逾越之舉險些誤了大事。柳朝明唯一本人送給蘇時雨的信物是一把傘,是其最珍視的一把,暗喻了他總看在她身後,為她遮風擋雨。柳朝明性格寡淡,惜字如金,更別提任何甜言蜜語。文中所有柳蘇的情感,都是透過他人之眼、他人之口,看見、說出:阿留與安然對蘇時雨的另眼相看、七皇子發現蘇時雨身世之謎後推敲出柳朝明隻身犯險的因果、沈奚在蘇時雨受傷後來探視遇到焦急的朱南羨與柳朝明開玩笑要娶她、柳胥之最後放棄為他議親、文遠侯說柳朝明心裡有人等。柳朝明自己從來就不說,不知道是不能說還是不敢說亦或是懶得說。他頂多是在最無措、最曖昧的時候欲言又止說一句「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隻身來救你)」或是在蘇時雨不惜性命也不想虧欠他太多時說一句「我從沒想要你還」。不過即使沒有說,蘇時雨何等聰慧,她是明白亦是領情的。柳朝明於她,除了是知己,更像是啟蒙導師。是他手把手帶著她踏上御史之路;是他護著她一路成長茁壯。是他,告訴她「暗夜行舟,只向明月」以承老御史之志。也是他,最後眼睜睜看著她與自己分道揚鑣,成了最大的政敵,還是沒能下重手。或許就是因為這份情,即使最後勢同水火,蘇時雨仍舊願意以女裝現身赴宴,全了他與其父親的心願。也或許是因為這份情,即使立場不同,蘇時雨打從心底不相信柳朝明會傷害她,最後還因此落敗。事過境遷後,兩人再度相見彷彿相隔千重山,竟是誰也不願誰落難。作者把這段隱晦感情刻劃得很唯美、很細膩,讓讀者彷彿親臨那種猶豫不決、那種身不由己。柳朝明最後一個信物—金簪,是父親要他送給心上人的。那是女子之物、是定情之物,卻利如刀刃、能傷人,最後竟被不知情的蘇時雨用來企圖自盡,為的還是另一個男人。他一手打掉了金簪,金簪淬了她的血,亦沾上了他的血,他們都受傷了。柳朝明依舊什麼都沒說。他的一生,沒有想與不想,只有該與不該。他將金簪熔了,用那支要拿來成親的金簪補全了摔碎的玉玦,他終究沒有辜負社稷、沒有辜負然諾,只是一直到故事最後,他還是孤身一人。蘇時雨至交晁清在離開京城時曾說蘇時雨的猶豫是因為她在深宮之中有牽掛的人,而文末回望茫茫來時路,面對蘇時雨要不要回京的遲疑,他又說有另一人,讓她對御史這份職責生出無上敬畏。我一直覺得,晁清這段首尾呼應的話,是柳蘇感情最好的註解。撇開結局不說,單就柳朝明與蘇時雨的牽扯、兩人的相處互動和作者費盡心思給予的篇幅,柳朝明不是男配角,更不是第二男主角—他是貨真價實的男主角。
寡淡如柳朝明,與蘇時雨的對話篇幅很多,特別是講到朝政、講到時局時,每句都很長,長到讓人覺得不像是生活中會說出來的話。相比之下,朱南羨與蘇時雨的對話短得多卻又纏綿悱惻,倒是精準描繪出熱戀中的愛侶情話總無稽。除了因為柳蘇是知己,這或許還可以解釋為柳蘇是同僚,而朱蘇畢竟是君臣,再怎麼親暱,多話總是不妥。但我更喜歡的解釋其實是作者利用柳蘇兩位滿腹文韜又都是名門之後所說出來的話進行辯證。這些又長又饒富深意到不像是對話的句子,恍惚讀來,更像是作者面對浩瀚青史午夜夢回時的捫心叩問:何謂正道?何謂濟世?
柳朝明是不擇手段了些,但蘇時雨站在東宮一邊難道不是因為與朱南羨的私情?如果可以選擇,哪個讀書人不想貫徹君子之風、實踐鴻鵠之志,但那些該做的事,卻還是要有人來做。奪位之爭本來就是個嗜血漩渦,一旦捲入便只是成王敗寇,哪有什麼正邪?或者對於黎民百姓來說,無論興亡皆苦,那些朝堂上的你死我活,又與他們何干?也許唯一該做的,是回歸初心。只是萬馬齊喑,要做一名守心如一、剛正不阿的御史,要撥亂反正,以己之力對抗滿眼荒唐談何容易?看著老御史壞死的雙腿,柳朝明退卻了。朱憫達是正統嫡長皇子,理應繼承大統,但其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如其父。殺他是對君不忠,但助他卻是對天下不義。
提及朱憫達,就不得不提沈奚(青樾)。沈青樾與蘇時雨是同僚、亦是盟友,更是生死相交。他滿腹經綸、聰敏機智、風流倜儻,生在深宮長於深宮,還是沈家嫡長子,父親是朝中大官,兩個姊姊都做了王妃,自小榮寵無上。他的信物是扇子、是隨手寫得銀票、是反手折的楊柳枝。他自視甚高、目中無塵,因著二姐做了太子妃,被劃進了東宮一派,卻同柳蘇那般妄想憑己之力扭轉乾坤。東宮一派,朱憫達像了父親,朱南羨則肖了母親,一個太過暴虐、一個又不夠心狠,沈青樾不是不明白,也因此處處留後手,時時想著退路。可嘆他機關算盡太聰明,看透了幕後黑手、算到了局中之計,卻沒看清自己:大難來臨的那天,他終究是血肉之軀、終究有凡心、終究沒能超脫親情的枷鎖—他是那樣愛著他的姊姊們、他的沈家人、他的朱十三。為著他們,尚且可以不要性命,為什麼當初要處處留餘地?作者形容沈奚時,總會提到他臉上有一顆盈盈淚痣,將他的嘻皮笑臉襯托的更加俏皮,讓他風流韻事聽起來更加生動,又把他的桀傲不馴添上了一點不羈。但這顆淚痣不只沈奚有,沈家人都有,甚至是小殿下朱麟也有。淚痣與生俱來點在臉上,那是沈家人的標記,亦是與東宮一黨從來就劃不開的血脈相連。蘇時雨這一世很難,沈青樾一路走來九死一生就不艱苦嗎?慷慨就義,遭誅十族仍不改其志如方孝儒很難,但是能屈能伸、忍辱偷生為家為國如沈青樾更難。我特別喜歡的一段,是沈青樾被貶到太僕寺養馬,見到了三姐沈筠,兩人說了一段也是句句長到不正常的對話。那段看似藉著往事互相挖苦漫罵,實則更像是作者利用兩人之口,巧妙道出沈府往事,也藉著回憶往事,娓娓帶出了兩人一南一北天各一方卻心繫彼此的深摯親情。沈奚這樣的天之驕子,圖的是恣意瀟灑、圖的是快活一生,但眼角的淚痣、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情羈絆,讓他最後圖的,其實只是個圓滿。
儒家思想裡有種對於圓滿近乎根深柢固的執著。過年要闔家團圓、中秋節月圓人團圓,即使相隔兩地也要千里共嬋娟。那是獨屬於家人的節日,哪怕權傾天下,只要家裡少了一個人,都是缺憾。我非常欣賞作者對於圓滿與缺憾的詮釋。朱憫達與沈婧都走了,十三也不在了,麟兒及時雨遠在天邊,沈青樾到頭來願意躬身下跪,願意認朱昱深為君,願意回到朝堂惡鬥之中,不就是為了東宮的家?因著三姊,他沒有殺朱昱深;因著麟兒,他在最關鍵時刻離京,在奪位大戰中,他是徹底的失敗者,但他終究留住了三姊,保住了沈家,救出了麟兒,而見到時雨和十三的那一刻,沈奚愣了,彷彿是感受到了上天對他這些年獨自操持奔波的恩典。
那時已是永濟年間,蘇時雨到了沈家拜年,一家人齊聚一堂,恍然之間,好像回到那一年東宮之中,花好月圓。另一頭的朱昱深得到大位,卻失去了曾經最愛他的沈筠。他的兄弟幾乎都不在了,有些甚至是他殺的。君臨天下,眼目所及皆是王土,卻在這個萬家團員的和樂時光,只能踽踽獨行。而同樣在重重宮闈之中獨行的,還有柳朝明。柳朝明和沈青樾,一個沉著肅穆一個頑世不恭看似對比鮮明,其實他們是彼此的鏡像。他們同樣是肱骨重臣、同樣深謀遠慮、同樣一身傲骨、亦同樣身陷泥淖。幾次言詞交鋒彼此都能一語中的,甚至有一次談及奪儲之爭,作者刻意點出沈青樾在分析完局勢之後,彷彿和柳朝明換了臉—柳朝明一臉不正經的譏諷,沈青樾則一臉不苟言笑。他們其實如此相同,卻也如此不同。鏡子折出的兩個人影,看起來往同一個方向,實則一個往右一個往左,最終柳朝明把所有的情動埋進了雪裡,熔掉了金簪,用那華貴的金連起玉玦的圓滿。沈奚和十三都選擇了情感,與愛人親人長相守卻終究失去了大位。這一切不過取捨罷了。大家各得其所,求仁得仁,各自圓滿也各自缺憾,沒什麼好不好的。
除了幾位主角鮮明的性格描寫、精彩的朝堂過招、平淡而深摯的愛情,我也非常欣賞作者在每個場景恍如電影特效般的轉場。標題是《恰逢雨連天》,一個「雨」字除了帶出主角蘇時雨,更「連天」,象徵了天家鬥爭的風雨—那是一場數十年不止的風雨。用天氣的變化來渲染故事情緒不是新梗,但作者的筆法卻彷彿能呼風喚雨,透過風雪雨霧靈巧轉換,毫無違和的切換故事佈景。最精彩的一幕,是當時朱南羨還是晉安帝,朝政卻不安穩,內有兄弟相爭、外有強敵環伺。天空忽然飄下綿綿雨絲,四位要角都沒有躲雨也躲不了雨。朱南羨恣意走出去淋雨、蘇時雨馬不停蹄繼續趕車、沈青樾推開一旁小廝還一邊開柳朝明玩笑,說自己淋雨病了可以回家休息,把朝政丟給柳朝明。而柳朝明呢?他要徒手遮風雨。作者用一場雨帶出了當時風雲詭譎的朝廷,更帶出了四位主角的狀況與個性。而另一幕轉場則是柳朝明已經收了朱昱深三枚殘玉,前腳已經站定了立場,捲入了鬥爭,此時他卻猶豫了。他想起朱昱深的承諾,他知道只要再拿一枚殘玉,這玉玦就圓滿了。可那時,江山就要易主了吧?此時突然層雲壓境,竟是又要落雨了。還有一幕,是蘇時雨被貶出京城,與覃照林準備浪跡天涯,越往南走花開越盛,原是春天要來了。於國,朱昱深帝位穩固,一片河清海晏,於己,蘇時雨走出悲痛,甚至後來與朱南羨重逢。結尾那一幕也非常精彩。面對浩瀚青史、回首蕭瑟奔波勞苦又漂泊一生,蘇時雨陷入了回憶,作者化身掌鏡的導演,帶出了永濟年中,奪儲鬥爭方歇,恩怨成灰,新政如火如荼,一切踏上軌道時,四位要角各有心事,卻也都無暇分說。畫面從每個人身邊帶過,沈奚喝著自製的杏花釀、蘇時雨曬著書喝著清水、柳朝明順手接下一杯茶,而朱南羨則在西北的風沙中遙望故鄉舉杯。這一幕不但再度點出四位角色的性格,更遙遙輝映了前頭四位要角面對風雨時的反應。
我非常佩服作者這些首尾呼應的安排和埋線於千里之外的伏筆。除了前面提到晁清的註腳和轉場與結尾的呼應,我最喜歡的大概是蘇時雨作為謝相之後卻與朱南羨在一起的安排。這段愛情幾乎是故事的主軸,有童話的浪漫、卻是禁忌之愛,也因此作為讀者我第一時間沒有去探究他們究竟匹配與否。細究起來,他們一個是嫡皇子、一個是開國功臣的孫女,若不是相禍牽連,就算是以古代嚴苛的標準,兩人還是非常門當戶對的。朱景元在謝相致仕的時候聽說他有個孫女,還曾自己提議要她嫁入朱家。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如此多疑心狠,對那個他曾在逐鹿中原時說得江山要許他半壁的患難之交謝相,竟恩斷義絕。他沒想到的是,以謝相才情無雙,或許早已遠遠避禍,但他卻沒走,像是拿自己的命在等一個笑話。他更沒想到的是,他隨口亂點的鴛鴦譜竟然成真—謝相的孫女最後嫁入了朱家,還是以那樣驚世駭俗的方式。他也沒想到的是,他從小放在手掌心疼愛的朱十三,為了謝相孫女,竟然拱手讓出了整座江山,雖死不移,彷彿連本帶利的父債子還。後人對明史上的靖難之變有一說是如果當初朱元璋沒有殺功臣,或許在政變發生時,他的嫡皇孫身邊能有多一些謀臣策士,也不至於面對燕王的逼宮,如此孤立無援、如此不堪一擊。這一切冥冥之中的報應,被作者巧妙轉化,精準點出上一代的恩怨情仇與下一代的愛恨糾葛,更烘托出十三與蘇時雨的愛情。
當然,這世界上沒有一部完美的作品。《恰逢雨連天》比較可惜的大概就是描寫朱南羨在昭覺寺之變之後,一夕之間的成長轉變讓人措手不及。任何人都會因為重大的變故而性情大變,就算原本仁善如朱南羨也學著狠下心來,但是一個人卻不會因為重大的變故突然變聰明。太子被刺殺前,朱南羨一直是一個缺心眼的形象,就連要去就藩還要靠沈奚提點。可以說他是懶得多想、更可以說他在變故之後學了乖學了聰明,但是他在後期的表現何止是聰明,幾乎是智計無雙媲美沈青樾與蘇時雨,不但能快速破解暗語,還能想出各種計策逃離追殺,更看透了朱昱深與柳朝明不懷好意。或許是篇幅太少,要寫的東西太多,寫一個人的成長要有轉變卻不能像是完全換了一個人,本來就是最難的。蘇時雨從知事到御史到尚書,一路成長就描寫得非常細膩,沒有任何違和感。朱南羨的成長是可惜了,卻瑕不掩瑜。
看完了故事,我常常想,如果這也是一個重生故事,在平行時空裡,如果當時沈青樾沒有留後手,朱憫達就不會被暗殺,也許他就這樣順利繼位了。他如父親一般心狠手辣,肯定會削藩,肯定會大加殺伐,甚至會把自己的權力放在江山社稷之前。不過他對家人始終呵護備至,沈婧與麟兒肯定榮寵無限,而十三大概能夠實踐他的夢想,當個閒散王爺和蘇時雨長相廝守。而沈奚估計也能夠憑他的才智在宮中立足,繼續嘻皮笑臉,繼續當他的文青憤青,繼續玩他的小手段處處留餘地,頂多是像在仕子案爆發時,面對至交枉死,遙敬一杯、感慨兩句。一家人還是和樂融融,東宮還是花好月圓。只是你的花好,卻是別人的落葉;你的月圓,卻是別人的殘缺。晏子言從容就義;許元喆屈打成招。還是那個問題:何謂正道?我想最後蘇時雨與沈青樾都不得不承認柳朝明沒有認錯人,朱昱深確實比任何東宮的皇子都還適合當皇帝。朱昱深暗喻的是明成祖。明成祖發動靖難之變奪位後,沒有浪費他在位的任何一天。他遠征邊疆、勵精圖治,他甚至派了鄭和下西洋,將整個大明推上了前所未有高度。這樣的高度是國家百姓之福,卻是深宮中慘絕人寰的鬥爭枉死無數換來的。
其實作者在楔子中已經劇透了,柳蘇終將反目、朱南羨終將失去江山、朝堂之中終將血流成河。說是以管窺天,其實這是非常大膽的楔子。如果不是對自己的文筆有很大的信心,怎麼能保證讀者看到結局還會想看下去?或者其實,作者想表達的是,有什麼好怕劇透的呢?這個故事就是明代的紙牌屋,或說「棋盤屋」,棋局是天下,人如棋子,要生要死從來都只是幾個落子之間的事。而何只是明代?西晉有八王之亂、唐代有玄武門之變,然千年之後回望,只見歷史長河仍滾滾東流,所有恩怨盡付笑談中。青史上短短的「靖難之變」四字,其背後的血腥醜惡,又豈是筆墨能形容的?一直到最後,作者對於「正道」都沒有真正定奪。在那樣的棋局裡,誰是誰非誰負誰太難說,到頭來能做的只有慈悲。
巍峨的宮闕裡,朝代遞嬗,唯有風不止、雨不止。願我們皆能修得一顆無悲無喜無量的心,為殘酷無情的世道,渡化出一絲絲仁慈。
相關閱讀:
[讀冊] 《一念三千》 沉筱之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