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電影] 悲慘世界 大時代與小人物 Les Misérables (2012)

        革命成功、推翻國王專制並非幸福的保證。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期待自由平等與博愛的人民所得到的是更為複雜詭譎多變卻並不能為他們帶來希望的政權。從1815至1832年,法國再度經歷革命,大時代的齒輪輾過不少小人物的人生,他們很苦,卻沒有忘記作夢。

        整部片子以音樂劇的形式進行,連對白、獨白都是用唱出來的。上一次看悲慘世界,是小學五年級時,和家人到英國玩。當時想去湊熱鬧,買了張很貴的音樂劇票,坐在很好的位置。印象很模糊,只記得最後男女主角結婚,大團圓,彷彿就是偶像劇,雖然劇名叫悲慘世界,但我始終不記得悲慘在哪。如今十年過去,再度看這部片,舊時代的陰魂與童年的天真記憶交錯,反映到真實世界裡,竟是如此相似,彷彿歷史在重演,令人不勝唏噓。

        如今法國是個民主自由的泱泱大國,但在經歷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其實有好長一段時間在政治的動盪之中。悲慘世界所描寫的法國,貧富嚴重懸殊、執法者嚴峻苛刻、窮人的生命被踐踏、年輕人熱血想改革。很熟悉?其實不只在台灣,年輕人普遍對惡化的階級差距不滿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存在。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包括台灣和歐美大多都已轉型成民主社會,改革可以以理性平和的方式進行,就算不平和,也無須拿起刀槍動武。然而在悲慘世界的背景十九世紀,當時的年輕人走上街頭抗爭,勢必需要和統治者武力對抗。於是我們在影片中看到年輕革命者唱著近年被改編成各種語言的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他們嘹亮的歌聲和著節奏明快的鼓聲,他們在拼湊的桌椅間談論國家大事,在破落的窗台仰望未來。可惜革命除了崇高的理想,更需要運氣。在政府的第一波攻擊之後,許多原本在同一陣線的人民退縮了,剩下的人可謂孤軍奮戰。我們可以在許多國家的歷史或是新聞中看見革命後的混亂,例如埃及與利比亞。法國在革命後的陣痛期,就是最好的歷史明鑑。法國轉型成功了,卻是用很多人的生命為代價換來的。值不值得?該不該走回頭路?劇情沒有說到這些。或許因為是歌舞劇,需要維持點藝術的美感,所以沒有太血腥的畫面、也沒有太淒厲的哀號,就算在臨死前,那些人都還是用歌唱的。在被政府攻破之後,革命軍傷亡慘重,唯有Marius在尚萬強的幫助下從下水道脫逃。Marius回到革命組織的基地,景物破敗、人事已非。在黑色的大時代裡,鮮紅的熱血竟如此容易流乾、消逝。

        當然,紅色不只象徵熱血,更象徵愛情。Marius與Cosette的愛情是典型的一見鍾情。而他們最後結為連理,也是此劇中少數看來幸福的橋段。不過若把此劇看成只有革命與愛情,那就太低估大文豪雨果了。悲慘世界從一開始便將焦點集中在尚萬強,一位因偷了麵包為奴十九年的落魄中年男子。重獲自由後,他對人性失望,再度偷了主教的銀器,被窮追不捨警長Javart逮住,主教不但沒有追究,還將桌上的銀燭台順便送了給他。那寬厚的愛,融化了苦,彷彿來自神的救贖,從此,尚萬強重新做人,不但當上了工廠主,更成為市長。然而Javart卻陰魂般與尚萬強糾纏,讓尚萬強無論怎麼改頭換面,都必須面對自己的過去,Javart甚至多次就要逮到了他。但尚萬強或許早已從主教的愛中重生,他放棄了能夠報復Javart的機會,雖然引來了後患,Javart最後卻也羞愧自盡。此外,尚萬強也將自己獲得重生的力量散播給社會的弱勢。他憐憫Fantine,一位身世悲慘的女工,最後淪落賣髮、賣牙、出賣肉體只為扶養女兒。她唱的一曲 'I dreamed a dream' 道盡人生酸楚。尚萬強在Fantine過世之後,義不容辭扶養其女兒Cosette,最後也成全其與Marius的愛情。

        此劇名為悲慘世界,因時代動盪而悲慘,但劇情其實悲欣交集。悲慘世界讓我們看到大時代中,小人物最溫暖卻也最醜陋的一面,如此寫實,如此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