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電影都是英雄的故事。那些拯救世界的偉人、那些失去一切之後功成名就、那些不為先天劣勢艱苦戰鬥的人,他們後來成了總統、科學家與超級歌星。他們吃得苦中苦,最後在萬人頭上逞英雄。
海邊的曼徹斯特,完全是另一個故事。這是個平凡人的故事。主角Lee,原來是個平凡小鎮中的平凡男子。因為自己粗心造成無可挽回的大火,而大火燒掉了他的家、他的家人和他的後半生──好像一條社會新聞:呼天搶地的家屬、事件過了就不聞不問的社會大眾。
事件發生後,他被掏空了。"There is nothing." 因為什麼都沒了,所以再也沒有什麼能傷害他的。不論是工作受挫還是與人打架甚至是兄長死亡,Lee都顯得如此波瀾不驚。而意外出現的姪子Patrick,卻與之形成強烈對比。如果Lee是塊木頭,Patrick就是顆火種。他在課業與社團活躍,在情場更是得意。面對父親的死亡,他似乎也早有心理準備,冷靜異常──直到他看到滿滿的冷凍雞肉崩潰。
不是每個人都善於處理悲傷情緒,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重新站起來。Lee選擇逃離、選擇自虐式的生活來贖罪。Patrick選擇填滿自己生活又何嘗不是逃避? 看到Lee終於在前妻面前失控、Patrick在冷凍雞肉前崩潰,究竟有誰忍心叫他們積極正向面對人生?
我們不得不承認,積極樂觀是說給那些本來就很幸福的人聽的。我們也必須體悟,傷害造成就永遠會有傷口,而人生的苦難有時沒有任何解藥。大多數人能選擇的,除了受苦就是逃避。只是能逃去哪?就算沒人提起,Lee還是會夢見早夭的孩子,Patrick還是會想起早逝的父親。
影片的尾聲,Lee仍無法擊敗心魔,決定離開曼徹斯特,但也為Patrick找了好歸宿。叔姪兩人父子般丟著球,彷彿所有磨難都沒發生過,彷彿還是Patrick兒時一家人在船上釣魚。這不是個希望的開始,而是個像漩渦的命運。我們看見的不是掙脫,而是在漩渦中陪伴我們、緊緊拉住我們的人。